Zhī Zhú Yáng Nǎn Bāo
Mutton and Beancurd in Ceramic Pot / Stewed mutton with Tofu skin
台灣人冬天愛吃羊肉爐進補,廣東人則愛食羊腩煲禦寒。
在香港,從大牌檔到高檔酒樓都有羊腩煲可點,口味多樣各有千秋。其中一味就是這回要介紹的「枝竹羊腩煲」,最是適合「冷天想補身,但又怕過燥」的人~不僅寒底者適合,就連我這燥熱極品也是補得恰恰好!
枝竹羊腩煲 Mutton and Beancurd in Ceramic Pot |
這道菜色雖做工繁雜、費時耗工,但廚房裡倘若一切從簡,什麼都採「差不多就好」,那就少了烹飪樂趣,並也失去傳統原味本意。
況且,請看以下影片:
噗嚕噗嚕熱騰騰的枝竹羊腩煲, 又補又香又好吃……無可抗拒啊!!! |
正所謂: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。但凡用了多少苦勞在廚房裡,美味的也會在成果裡報答你~^^
|| 使用食材 ||
- 羊肉:2 斤
- 老薑:8 兩
(廚房術語:一斤羊肉四兩薑.去腥去羶又暖身) - 蔥:4 隻
- 蒜:4 顆
- 花菇:8 朵
- 竹蔗(白甘蔗):8 節
- 陳皮:2 片
- 冬筍:2 只
- 唐生菜:半斤
- 炸枝竹(腐竹):半斤
- 紅辣椒:3 根
- 馬蹄(荸薺):半斤
|| 調味料 ||
- 油:適量
- 南乳:兩塊
(廣東的南乳是以芋頭與紅麴發酵製成,塊大色紅,亦稱為「紅腐乳」,與用來統稱「江浙一帶出產的腐乳」的「南乳」並不同) - 原粒麵豉醬:1 湯匙
(麵豉醬是黃豆與麵粉發酵之深色醬料) - 柱侯醬:1 湯匙
(柱侯醬是廣東佛山特產,主要由鹽、糖、生抽、黃豆再經過蒜頭、芝麻、薑、陳皮……等多樣調料製成) - 糯米酒:半瓶+半飯碗
- 生抽:2 ~ 4 湯匙
- 老抽:2 湯匙
- 白胡椒碎:適量
- 原蔗片糖:半塊
(沒有的話可用冰糖代替) - 清水:1500 ~ 3000 cc
P.S.:喜歡的話,可以另外用生辣椒末加上豆腐乳作為沾醬。
糯米酒是非常重要的去腥好調料, 如果沒有,請用烈酒替代。 |
|| 作法與過程紀錄 ||
首先,先備料。
生羊肉仔細洗乾淨 |
剔除羊毛 |
好羊肉是皮薄肉鮮的, 我採用的是俗稱「黑草羊」的黑毛羊。 |
瀝乾水分 |
竹蔗洗乾淨中間剖開 |
香菇發好,冬筍切片。 |
薑切片 |
這是備好的基本料 |
蒜頭記得磨成泥 |
熱鍋倒油放下生羊肉慢炒(中火),炒至羊肉回縮變硬有香氣時,撈起將油倒掉,然後再倒回羊肉並注入半瓶糯米酒,開大火讓酒大滾並再翻炒 2 ~ 3 分鐘,再撈起羊肉瀝去酒。
生炒羊肉的油不能少 |
扔下去先用大火快炒 |
然後再改中火 |
炒完記得撈起羊肉瀝油,並倒掉鍋內的油。 |
把羊肉倒回原鍋,再加入糯米酒。 |
撈起羊肉,瀝去酒水備用。 |
開大火讓酒大滾,並翻炒羊肉酒 2 至 3 分鐘 |
重新用鍋子半炸半煎煸炒老薑,至薑金黃微乾。
另起新鍋煸炸老薑。 |
薑要中火慢慢讓味道散出 |
炒過的老薑盛起備用。 |
薑油保留一半,利用剩下的一半爆炒蒜泥、麵豉醬、柱侯醬(小火),炒至有香氣時放入蔥段、老薑、羊肉一同炒勻。
跟著要炒醬, 除了左上的南乳,其他依序下鍋。 |
用剛剛煸炒老薑的鍋來炒醬。 |
先下蒜泥爆炒。 |
加入麵豉醬、柱侯醬。 |
小火拌炒。 |
香味出來後,加入蔥段。 |
加入剛剛煸過的老薑。 |
倒入剛剛的炒羊肉後拌炒至勻。 |
另以乾淨鍋子鋪上竹蔗,放入薑及羊肉與其它所有配料(除了炸枝竹、唐生菜、生抽、老抽)再倒入半碗糯米酒及水 1500cc 蓋上蓋子一起煮(大火滾沸後轉中火,煮1小時半)。
另取乾淨鍋子,鋪上竹蔗。 |
將剛剛拌炒勻的羊肉,均勻鋪上。 |
加入糯米酒。 |
加入南乳。 |
加入原蔗片糖。 |
廣東人放陳皮,目的是抑制脹氣。 |
放進香菇、竹筍、馬蹄。然後蓋上蓋子煮。 (大火滾沸後轉中火,煮 90 分鐘。) |
中途水若不夠可以再續,但切記:滾湯一定要注入開水,而非冷水。
一小時半之後,倒入生抽及老抽(試味道)。然後,將竹蔗撈起丟棄,加入腐竹,繼續炆煮10分鐘。
最後再調味(白點是胡椒粉) |
最後放下唐生菜浸泡於湯汁內,即可上桌。
香噴噴,好好吃~~~~完成啦! |
P.S.:紅甘蔗,白甘蔗(竹蔗)千萬別搞混,因為功效大不同。
|| 延伸閱讀 ||
-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:【普通話速遞】醬豆腐、腐乳和南乳
- 維基百科:柱侯醬
- 中央社:港台羊肉爐大不同!香港大廚教你港式食補秘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煮菜是門大學問,不畏辛苦一步一腳印才能嘗到真美味。歡迎大家交流討論,但因鹹淡口味人人有異各有偏好,就勞煩大家別就鹽糖醬油調料的份量細究了,謝謝!